查看原文
其他

秋日朗朗,诗音琅琅,人人都是朗读者

南师新媒体团 南京师范大学 2022-06-10

lang



du



秋日朗朗

诗音琅琅

人人都是朗读者


你曾去过朗读亭吗?
一米见方的狭小空间里,装着人生的酸甜苦辣,也装着寂寞或有趣的灵魂。有的人在这里读着读着就哭了,有的人在这里哭着哭着就笑了。
人们常常妄自菲薄,感叹我们是天地一蜉蝣;人们也常常狂妄自大,自信你我可以征服宇宙。
一场朗读就是一场心灵的洗礼,我们在朗读的过程中澄清着自己,也深爱着别人。春花秋月尽成韵,晓月寒霜皆入联。你的心底里,一定也藏着数不尽的故事。
今天官微君有幸采访到五位热爱朗读的小伙伴,她们或轻吟浅唱、或慷慨激昂,在朗朗秋日里,诉说她们的情肠。


01

《致橡树》




朗读者:张漫漫




朗读者说


爱情是什么?我的中文老师曾在课上给我们讲述爱情的模样,直到现在,他的话在我的脑海中还很清晰。他说“好的爱情是两个独立灵魂之间的不相互拖拽的一种关系”。


我最爱的诗人舒婷在《致橡树》中,曾这样描述爱情——"仿佛永远分离,却又终身相依",约莫说的也是这个意思。我想,如果把这首诗理解为在讲爱情,她是想告诉我们:爱不是低到尘埃的卑微,也不是一厢情愿的攀附;爱不是失去自我,一味付出,也不是追求短暂的新奇刺激;爱是平等,是尊重,是彼此相依,又相互包容。


于是在爱里,我们成为更好的自己;

有思想,有坚守。


02

《从橡树头步行回家》




朗读者:周晓萱


无论我何时回家,某人总在那里,爱着我。


朗读者说:


每当读起这首诗,我总会想起那些生活里无比平凡的小美好,想起每一个带着一身疲惫回家的冬夜,离家越来越近的时候,视野中,家的灯光也渐渐明晰,而迎接我的将是室内的炉火融融,还有熟悉的属于家的饭菜香。


即使身在飞雪的黑暗路边,我的内心也依旧会被这安稳平淡的生活所温暖,而这些爱与温暖也让我有足够的勇气去从容应对每一阵寒夜的风。


无论我何时回家——无论何时——某人总在那里爱着我。”无论外界是怎样的凌乱,这些点滴温暖、这些美好都让人笃信:在某个泛着微光的角落,某些恒常不变的东西,一直都在。


03

《文化苦旅》




朗读者:熊洋




盛唐是政治清明

潇洒快活





朗读者说:


我特别喜欢这一段话的原因是,在我的心目中唐朝一直是一个属于诗人的时代。这个时代里,诗人们从来没有为自己考虑过什么,而是不计报酬地写着那些被后人传唱的诗歌。盛唐的魅力不仅仅在于其繁荣的经济,清明的政治,更在于它独特的文化。


有潇洒快活、有忧国忧民、有乡村田园、有塞北风光。


而三峡在这一时代始终是一个“迁客骚人多会于此,览物之情得无异乎”的枢纽,是诗人的圣地,是盛唐的缩影。


04

《不再归还的九月》




朗读者:钱袁静


我想过你衰老的样子,但还是,出乎意料。



朗读者说:


我之前总觉得,余秀华的诗应该更适合书面地读,不同的文字、意向组合在一起勾勒出的独特感觉,念出来总会失了些味道,缺少初见时的惊艳,但真正将它们读出来时,我却惊喜地听见了她藏在诗里的声音。


我选择将这首诗送给自己,以此来纪念自己如题一般的“不再归还的九月”既然时间去而不返,那我选择系紧生命之结,喂饱灵魂后,等待其慢慢松开。


05

《工农路》




朗读者:胡婧榕



朗读者说:


汪老师的这篇《工农路》是我心中的神作,其实不只是我,很多人都将之奉为神作。高一有一段时间的晚读课,我很叛逆地不去执行老师布置的任务,而是一遍又一遍地大声朗读这篇文章。时至今日,我已经想不起来当时有着怎样的哀愁,以至于要通过这样的方式去宣泄,但是我记得很多次,自己望向夜空的时候,那句熟悉的话语便会瞬间在脑海中响起,伴着晚风,再次叩响我的心门。


——“月亮真大啊,月亮下还有更大的、流动的云,云下面还有更辽阔的土地。”


过去与现在的悲观或许不相通,但是月亮、云和土地却穿越了时间的长河,以最初的那个恒久不变的姿态出现在天空,用看不见的丝线把两个时空连接了起来。我想,在无数个夜晚里,我们都曾听见过那种寒冷的声音。



朗读是把心中所想借助着语言流淌进另一个人的耳朵里,浸润另一个人的灵魂。你是否也有这样一种声音常常徘徊在心田?来朗读吧,在这飒飒秋风里,在这朗朗秋日里。



往期回顾

这才是,大一日常!

此时已秋凉,此处正温暖

南师青年教师获全国一等奖


采访 | 黄美玉 钱袁静

图片 | 张漫漫 周晓萱 钱袁静 熊洋

编辑 | 何富洁

  点击在看,一起朗读! 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